北京市政府法制办6月14日公布本市2016年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共96项,涉及机动车使用、停车管理方面项目,以及“群租”、“工资制度”等方面的立法项目。另外,据透露,最受关注的本市《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办法》有望下半年实施。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2016年本市将力争在年内完成项目共17项,其中,地方性法规草案5项、政府规章12项。
持居住证将享更多北京权益
看到2016年立法工作计划,最明显的改变是《北京居住证管理办法》更名为《北京市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办法》。
“我们收到了1935条反馈意见,可见大家对居住证关注度非常高。”市政府法制办新闻发言人李富莹介绍,在反馈意见中,有很多人提出“居住证制度重点强调服务”,不应使用“管理”这样的字样,因此,本市居住证立法改为了“实施办法”。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为方便京籍老人异地养老、候鸟式养老,北京将按照“政策随老人走”的原则,在津冀地区选定的试点养老机构试行享受北京市养老床位运营补贴、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医保政策互联互通等政策。该负责人表示,政策扶持京籍老年人异地养老,并非是将某些地区的老人转移到其他地方养老,而是给老人们更多的选择空间。
据了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北京市民政部门与天津、河北重点加强养老等领域合作,积极探索异地养老模式,立足统一规划、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宗旨,建立政策衔接、信息开放、项目对接、合作交流和委托协作机制,从协同规划布局、统一服务标准、推动政策外延、吸引京津来冀养老、加强人才培训和信息统筹五个方面,促进三地养老工作协同规划、资源共享、服务对接、均衡发展。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养老服务是一个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不属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范围。当前阶段北京市养老服务的重点领域是居家和社区养老,通过规划建设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大多数的居家老年人提供来自家门口的便捷服务。政策扶持京籍老年人异地养老并非是将某些地区的老人转移到其他地方养老,而是顺应老年人自主选择养老地点的现实需求,通过完善相关政策配套,加强京津冀地区养老服务的工作协同,给老人们更多的选择空间。特别是对健康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多了一种养老方式的选择,老人可综合考虑性价比,以及区域间的地理、文化、历史、风俗等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地点。
据了解,由于河北燕郊等地的一些养老机构比北京同等设施和服务水平的机构价格低,且距离北京较近,近年来已经有北京的一些退休老人选择将市区的房子出租,入住河北的养老机构。
医保政策衔接一直是老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据介绍,按照“政策随老人走”的原则,市民政局将尽快会同相关部门下发政策文件,在河北高碑店、天津武清等地的试点机构试行享受北京市养老床位运营补贴、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医保政策互联互通等政策。河北省医保定点机构可以作为北京市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的定点,北京市参保人员在河北居住,可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近就医,享受北京市医保待遇。在医疗机构的费用异地结算方面,目前国家正在建立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天津和河北地区也力争在2016年9月底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