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会员中心| 分享到:
欢迎来到,上海养老
养老资讯|养老政策|国外经验|智库动态|智库观点|行业交流
养老地产|智能养老|保健医疗|金融理财
养生之道|中医保健|运动健身|膳食营养|老年健康
旅游观光|娱乐活动|书画摄影|文学鉴赏|老年大学
招聘|培训|产品|学苑
网站介绍|联系我们|合作机构|隐私声明
当前位置:主页>行业动态>养老资讯

四川丰都提升管理水平更好服务老人

发布来源:丰都新闻网发布时间: 2016-06-02浏览量: 580

  目前,丰都县60岁以上的老龄人已近13.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以上。据测算,到2030年,全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突破20万人,占总人口的20%以上,全县人口结构呈现出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老年人大量增多的特点。


图片来源:原文


  近年来,我县围绕贯彻落实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政策,以改革管理体制为突破口,创新工作机制,强化院务管理,着力提升老人供养服务机构管理服务水平,有效保障了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


  为让群众享受相对公平的社会服务,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福利机构的有效作用,我县创新农村社会福利保障工作体制和机制,明确了各养老机构性质,合理核定编制、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实行事业单位管理。


  “我局先后将原23个乡镇敬老院更名为社会福利院,确定其性质为正股级事业单位,并本着‘因事设职、按需设岗和精简效能’的原则,对各福利院分别核定了2至5名事业编制。”县民政局局长向凯介绍,目前,已从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士兵中考录43名、乡镇事业单位择优选调15名、社会招聘21名管理服务(医护)人员,为每个福利院配置了院长、院办经济管理员和1至3名服务(医护)人员。


  “我们出台了《丰都县福利院(敬老院)规范管理细则》,指导乡镇福利院建立了院长目标责任制、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了保健、护理、寝务管理等服务规程,做到用制度理事管人。”向凯介绍,为健全制度,规范院务管理,县民政局建立了系列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还将村民自治机制引入院务管理,积极开展先进楼长评选表彰等考核评比活动,并建立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帮扶福利院(中心)制度,落实了31位县级领导和111个县级部门联系帮扶全县26所福利院(中心)职责。同时,建立定期检查、情况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确保了城乡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


  此外,我县还全面落实民办养老机构土地优惠、运营补贴等扶持政策,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目前,已建成民福养老公寓一期工程,天池老年公寓、崇林夕阳红养老院等4家民办养老机构已顺利开工建设。


  县民政局还大胆探索,创新筹资机制、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全面提升了城乡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并于2014年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集体”。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是不是不舒服?我帮你把床头调高点嘛,手放松哟。”在县社会福利中心护养区的治疗室里,医生孙锐每天都要为身体不适的老人们提供相应的治疗。


  近日,蔡国虎感到头痛乏力且咳嗽不止,经诊断发现是因感冒引发了急性支气管肺炎。“要打点滴!”孙锐一边告知老人躺上病床,一边准备治疗所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记者发稿前回访得知,在院内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蔡国虎老人身体已经康复。上午天气不错,老人表示,正打算跟同伴们去院内操场散散步。


  “中心除了为老人们做好基础养护,还免费提供医疗服务。”该院区老年护理部负责人沈红梅解释,这种“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对老人而言,保障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县民政局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80余万元,先后建成县社会福利中心、民福老年公寓两个医务所和4个乡镇福利院医务室,并将2个医务所纳入医疗保险、门诊报销定点范围,使老人们不仅老有所养,还老有所医。


  “你是不是渴了?喝水不?要喝就眨眨眼。”该院区护工高健柳询问着患有小儿麻痹的高建勇,并细心地用吸管给他喂水。


  沈红梅告诉记者,为精心照顾每一位失能五保老人生活起居,县社会福利中心根据他们的特殊生活需要,提供日常生活、医疗护理、人文关怀等专业服务,会尽量为他们营造家的氛围。


  “陈嬢嬢,今天穿的新衣服哟!哪个给你买的?”沈红梅笑着问瘫痪在床的陈明兰老人。


  看到她来了,陈明兰老人像个孩子一样露出天真的笑容,还向她撒娇。老人说,对大家照顾得无微不至的沈红梅,就像是自己的亲孙女一样喜欢。


  据县民政局基政科科长谭川丰介绍,为保证老人们切实享受到优质服务,各福利机构均按照1:2(2名老人配社1名护工)的比例配备护理人员,为他们提供24小时的换洗、陪护、矫治等服务;按照1:20的比例配备医护人员,为他们定期体检、病情诊断和治疗;成立社会工作室,按照1:10的比例配备社会工作者。


  “我局先后将83名失能半失能五保对象纳入县福利中心集中供养,并为其提供医疗护养服务。”向凯说,为提升服务质量,县民政局采取了转身份集中供养、资金保障制度化、设施建设标准化、护理服务亲情化的“一转三化”切实解决失能五保老人供养难题。


  记者走访当天,天上下着瓢泼大雨,走进高家镇川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却感到暖意融融。各个活动室里,老人们折纸、阅读、健身、玩棋牌、练书画等,自得其乐。


  “十点半一过,肚子就好饿……”中午时分,老人们从各个活动室涌出,唱着歌结伴离开,热爱舞蹈和健身的秦秀华与伙伴们约好午休后再来。


  高家镇川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刘晓蓉告诉记者,为防止老人走失和方便联系中心,他们为社区每位老人配备了定位手机,并发放“连心卡”。她解释,老人们一旦走失,他们就可以根据走失者随身佩带的手机定位快准搜寻;如若老人们遇到自己难以解决或不方便解决的事情时,也可根据“连心卡”上提示的联系信息找到社区工作人员帮忙。


  “比起物质,老人们更多的是需要感情上的陪护。”刘晓蓉告诉记者,为丰富老人们的生活,该中心保证了“天天都有小活动,月月都有大节目”。此外,该中心开设了心理咨询师和悄悄话室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精神慰藉、情感交流,这充满人文关怀的举动让每一位老人都感受到了亲情的陪伴和家的温暖。

  “高家镇川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我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典型。”谭川丰说,我县正着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已建成115个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


  院办经济


  改善老人生活质量


  “向院长,喂猪的苞谷籽又完了哟!”龙河镇社会福利院年近70的谭召年老人跑到院长向世海面前,提醒院里该买猪饲料了。


  向世海说,养猪场内近二十头肥猪可是院内老人们的心血,除了养猪,老人们还开辟了一块菜园子来种菜。


  2005年,龙河镇社会福利院搬迁,2008年又扩建。“用来喂十几头猪,种点小菜多好嘛。”当时的院管理员向玲兰见院属范围内还有一片不小的空地,就提议大家共同搞起了院内种养业。


  自发展种养业至2012年底,院里种了5亩时令蔬菜,养猪场每年都能出栏40余头大肥猪,加上贩卖三头老母猪产的猪仔,院里一年有10余万元收入。这种院内搞种养的获利模式就是院办经济。


  “自从办了养猪场,我们天天都可以吃得上肉了。”年近70岁的谭召年是养猪班子的领头人,谈起该院院办经济,他有些自豪地向记者介绍,8年来,院内大家伙儿吃的都是自己种的菜、养的猪,不用化肥、不喂饲料,吃得很放心。


  据向世海介绍,龙河镇社会福利院通过兴办养殖业、手工编织花圈、蔬菜地、经果林等项目,年年院办经济收入10余万元。


  自院办经济提出并发展以来,由于职责明确,相关职责部门和乡镇都齐心协力为福利院谋发展搭建平台。各福利院充分利用这一发展平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养、加工等院办经济项目。


  除龙河镇外,虎威镇中心福利院也通过办生猪饲养场、酒厂、养兔场、种藕养鱼、红心柚果园以及手工编织、小商品经营、门面出租等10余个院办项目,年产值达10多万元,年纯收入近5万元。


  据向凯介绍,为支持院办经济发展,各个乡镇都为社会福利院划拨了人平0.1亩以上的经济地,有的乡镇人平达到0.5亩。同时,县民政局每年安排了15万元院办经济发展补助资金,工商、税务等部门对社会福利院的经济发展项目予以减免税费,支持院办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养老机构经营存在压力公立的难入住
下一篇:北京三个城区将推广养老自助售餐机

分享到:
在线调查
你觉得养老房最重要的是什么?(来源腾讯大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