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会员中心| 分享到:
欢迎来到,上海养老
养老资讯|养老政策|国外经验|智库动态|智库观点|行业交流
养老地产|智能养老|保健医疗|金融理财
养生之道|中医保健|运动健身|膳食营养|老年健康
旅游观光|娱乐活动|书画摄影|文学鉴赏|老年大学
招聘|培训|产品|学苑
网站介绍|联系我们|合作机构|隐私声明
当前位置:主页>新闻推荐

建设社区养老设施应有硬性指标 参与医养结合亟待优惠政策(2)

发布来源:新快报(广州)发布时间: 2016-03-16浏览量: 433

     【机构养老】


  给予资助和减税 将私立养老院视为福利事业


图片来源:原文


  对于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不少代表概括为: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情况“两重天”:公办养老机构环境优美,服务到位,还能提供较好的医疗上门服务,但床位有限,排队遥遥无期;占比约七成的民办养老机构却面临着招人难、收支不平衡等问题。广州养老机构出现的问题并不是个例,而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五问:公办机构床位难求如何缓解?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倪惠英指出,不少人愿意去养老院安度晚年,觉得在那里可以过集体生活,医疗资源和对老人的照顾都比较好。但人大代表去视察养老院建设时,发现高素质的养老院缺口很大,有些地方申请进养老院还是要排队。


  全国人大代表龙芳也指出,在老龄化社会,年轻人的养老压力大。“政府对养老提供的配套要释放年轻人的活力,帮助年轻人减轻负担。”龙芳指出,政府建设的公立养老院床位不足,而私人兴建的养老院收费偏高。老人退休金低,除了支付养老院的生活费用外,一旦出现大病,还要负担医疗费,压力很大。


  对于公办机构床位紧缺的情况,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认为,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公办养老机构的投入,增加床位。“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不少养老机构床位空置。这就要对养老机构进行改革,稳定和提升养老机构的质量。”同时向晓梅表示,完全依靠公办,是没法填满缺口的,将来的方向还是要民办的养老机构做补充。


  机构养老床位不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直言,养老机构缺乏层级划分,应在建普通老年公寓的同时,建立医疗养老机构。并借鉴外国经验,建立普通社工和养老医护人员队伍,在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提供服务。


  六问:民营养老机构怎样走出生存困境?


  “地难找,人难招”是民办养老机构的两大发展难题。用地方面,在老城区比较难找到合适的养老机构建设用地;取得用地成本高。用人方面,养老护理员工作量大、时间长、收入低,因此招工难、留人难、缺口大,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此外,大多数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仍然侧重于生活照料功能,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水平有待提升。


  “养老院的建设力度应该加大,现在有不少养老院的配套是不足的,需要完善。”倪惠英认为,如今很多养老院属于社会资金兴建,政府应该对私立养老院的建设加强引导,将其视为福利事业,给予资助和减税,让养老院建得更好。


  利用多元化教育资源 为老有所学创造条件


  【养老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支持发展养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壮大网络信息、智能家居、个性时尚等新兴消费。


  七问:养老产业未来如何发展?


  养老产业未来如何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妇联副主席高莉提出,包括社区养老在内的各种养老方式,都必须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要建立一种多行业的联动机制,比如医疗机构、保险行业、心理咨询、老年健身、老年大学和旅行社与养老服务机构多方联动,这样才能丰富老年生活,拓展养老的服务内容。


  在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还提出,养老产业应积极推进技术应用,使医养结合有技术助力,利用智慧医疗实现“智慧养老”,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及各类传感器,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以维护老年人生活的安全和健康。毋庸置疑,在养老这一涉及广泛的产业链中,涵盖传统产业和新兴技术,如果加以引导和推动,将爆发出巨大的潜力。


  八问:老人精神追求如何满足?


  随着社会物质的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广场舞的风靡全国、老人大学报名火爆也从侧面反映,目前老年文化建设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不能完全适应。


  不少代表提出,除了要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以外,也不能忽视他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关注养老,更应该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王文娅表示,学习是老年人摆脱孤独、寂寞的最佳手段之一。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利用多元化的教育资源,比如大学、中学、小学、电大等,为“老有所学”创造条件。


  倪惠英则表示,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犹显重要。体育文化部门,应多举办与老年人相关的活动,让老年人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同时也应鼓励老年人自发组成属于自己的艺术团体,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奖励。


       相关文章: 建设社区养老设施应有硬性指标 参与医养结合亟待优惠政策(1)

        http://www.shanghaiyanglao.com/news_show.php?id=7010

上一篇:两位老部长释疑记者当你老了怎么办
下一篇:养老产业需求凸显医疗护理将成重点

分享到:
排行榜
在线调查
你觉得养老房最重要的是什么?(来源腾讯大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