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锅饭”提升老人幸福感
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建设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130家以上,是东阳市今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事实上,我市2013年就开始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284家。如今,这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行如何?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笔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青菜、豆腐、红烧肉,再加一份紫菜汤,这顿体面的午饭,在江北街道凤凰社区上王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内,今年72岁的金苏姣吃得津津有味。
“以前自己在家,每天只是简单烧一些饭菜,不吃冷饭、冷菜就算不错了。现在每顿三菜一汤,要是在自己家,我可烧不起来。”金苏姣忍不住夸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好,“在这里吃饭很合算,菜也很可口,我觉得很享福!”
去年10月,上王小区投入约50万元资金,拆除原集体用房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并配备了空调、电风扇、电视机等。现在,每天有40多名老人在这里就餐。老人们表示,这里有伴陪、有话聊,心情很好。
“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除了向老人收费外,小区每个月还补助1万元改善伙食,每天买了什么菜、用了多少钱都会张贴公示。”上王小区党支部书记王金友说,近年来小区集体经济还算宽裕,拿出一部分钱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是应该的,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既然办了,就会坚持办下去,目前老年人活动室正在筹备中。”
上王小区只是我市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行的一个缩影。
在江北街道甘溪村王户口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人们吃完午饭后,都喜欢到老年活动室逛逛,这里有电风扇、电视机、麻将机、象棋桌等,既可以休息乘凉,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开展各项娱乐活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真的很方便,希望能够一直办下去。”今年83岁、正在看电视的王文明开心地说。
王户口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由于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运行费用除了政府补助外,基本上都向社会能人筹集资金。据村支委王兆生透露,为了节约运行成本,村里的党员每天轮流义务买菜,这样就能少雇一个人员,为村里省下一笔开支,“蔬菜尽量不去菜场购买,而是向村民收购,这样不仅价格更实惠,老人们吃得也更安全。”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对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目前,每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建设补助达到平均10万元,其中8万元基础建设补助、2万元镇乡街道统筹安排;每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每年的运行补助达到平均4万元,其中2万元基本运行补助、2万元镇乡街道统筹安排,运行效果好的可以适当多补助一些。“今年截至目前已建成运行25家,建成暂未运行12家。”
相关链接:
截至去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5.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9.05%,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2.55万,占老年人口的16.11%,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而居家养老模式投入少、覆盖广,能够解决基本养老需求。
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有两种形式: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又有3种形式:民办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构;具有东阳特色的公民混合型养老机构,包括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形式。居家养老服务由于具有服务便捷、不离开居住地就能享受到养老服务的特点,广受老人欢迎。目前,我市社会力量投入养老行业的热情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