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09年试点、2012年全覆盖以来,“新农保”与中国传统家庭养老相比是收效甚微,还是大有裨益?农村养老靠子女还是“新农保”?近日,南财大财税学院大学生组成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小组,对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展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2%的调查对象对“新农保”表示满意,33%认为一般,5%感觉不满意;47%的老人希望依靠子女养老,4%的老人选择社保养老。
在裕安区苏埠镇苏南村,年近70的白老先生告诉调查小组成员,他已经领了近十年的农保:“去年刚通知调整到了每年每月有70元的养老金,虽然比以前55元多不了多少,但起码国家给钱补贴,已经很好了,以后还能涨!”每月只有70元哪里够用?他解释:“还有孩子养着呢,要不把孩子养这么大干嘛呢!”
俗话说“养儿防老”,调查对象中近九成老人有子女,最多者生育10个子女。而随着农村大批青年进入城市,无暇照顾父母和土地的情况并不少见。苏南村68岁的张大爷常年独自带着6岁的小孙女在镇上住,家里主要靠进城打工的子女不定期寄钱,外加低保和“新农保”。在农村,张大爷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对于农村老人从子女处获得现金的情况,相关调查显示57.0%的子女提供较少现金(不低于1200元),不提供的占24.5%。粮食与衣物的提供情况与现金相似。由此可见现阶段农村养老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但尚未达到很高的水平。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对血缘关系的依赖,决定了子女的情感慰藉在当下社会养老中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