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会员中心| 分享到:
欢迎来到,上海养老
养老资讯|养老政策|国外经验|智库动态|智库观点|行业交流
养老地产|智能养老|保健医疗|金融理财
养生之道|中医保健|运动健身|膳食营养|老年健康
旅游观光|娱乐活动|书画摄影|文学鉴赏|老年大学
招聘|培训|产品|学苑
网站介绍|联系我们|合作机构|隐私声明
当前位置:主页>行业动态>行业交流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中国社会养老观调查

发布来源:新华网发布时间: 2015-08-27浏览量: 519

7月31日,在仪征市华康老年康复中心,79岁的张干庆(左)和82岁的张景星在房间内。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新华网北京8月27日电(记者黄小希、周润健、张颖)当你老了,头发白了,晚年来了,你打算如何度过余下的人生?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和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们聊了他们的“夕阳计划”,试图探寻当下中国社会各种人群的养老观。


  进养老院接受更加专业的护理,在家人的陪伴下安度晚年,住进高端养老社区享受生活……想法和选择或许因人而异,但选择一个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养老方式,度过一个温馨从容的晚年,却是人们所共同期盼的。


  去不去养老院,这是个问题


  说起养老,很多人会联想到养老院。事实上,老人对于是否去养老院,有着不同的态度。


  今年2月,58岁的刘大军把87岁的父亲和89岁的母亲送进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金鸿养老院。两位老人因为糖尿病、脑出血等疾病,已经很长时间生活不能自理。


  刘大军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自己伺候父母,没送养老院,就是因为舍不得,觉得老人在自己眼皮底下更放心。“但今年大年初五,父母同时发病,自己根本应付不了,最后下决心把老人送来养老院。”刘大军说,“看到养老院的护工晚上能给老人挠痒痒,我自己都做不到,心里非常感动。以前自己照顾老人的基本需求已经忙得焦头烂额,谈不上与老人有情感交流。现在则可以常来养老院看看老人,和他们聊聊天。”


  通过照顾父母的经历,刘大军觉得,将来自己七老八十了,养老金也能有3000多元,“到时肯定要进养老院,为儿女分忧”。


  福建的乔女士今年刚好60岁,独身的她为自己选择的养老模式同样是进养老院。“我考虑好了,要进养老院就要趁年纪还不算大赶紧住进去,这样我不仅能做做义工,照顾年纪比我大的老人,还能有相当一段时间适应养老院的环境。”


  但在一些人眼中,住进养老院意味着与社会“脱节”,人生似乎进入了“终点站”。42岁的河北保定居民张春玲不打算把父母送养老院,一来不放心养老院的服务,二来觉得那里气氛不好,老人也不愿意去。


  有些老人不选择养老院,则是担心被人贴上“儿女不孝顺”的标签。“何必跑养老院,儿女脸上也没光。”70岁的王玉娥老人说,如果躺床上动不了了,也不愿意去养老院,“孩子面子上搁不住”。


  “不得不去”“早早就去”“就是不去”……面对“去不去养老院”这个问题,人们的回答似乎分歧最大。然而,对于身体健康、尚能自理的老人来说,去不去养老院可能是一道选择题;但对于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来说,机构养老日渐成为一种刚性需求。

上一篇:看各国养老金如何投资(三)
下一篇:吉林养老院画窗户 10扇假窗为美观

分享到:
在线调查
你觉得养老房最重要的是什么?(来源腾讯大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