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在推进居家养老建设过程中,按照政府主导、政策驱动、社会参与的思路,采取多元化运营、信息化支撑、兜底性保障等举措,努力推进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居家养老运营多元化。采取社区参与、老协管理、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方式创造了一系列具有温州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运营模式,同时培育了红景天、国瑞、华康、金夕福等一批专业养老服务企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温州市国瑞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温州市华康老龄健康养老服务中心、金夕福老年服务公司、环保公益组织“雨花斋”、“一心一意”等社会组织和企业分别承接了鹿城、龙湾、乐清等地的5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运营管理工作。
二是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2014年,温州市财政投入400多万元,建成全市统一的老年人基本信息库,输录了110余万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家庭状况、居住状况、健康状况等基本情况,为温州市养老服务各项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目前正在与华龄、电信等企业对接,下一步将依托信息系统建设服务平台,整合各类企业,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的方便、快捷、低价、优质服务,提高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三是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兜底化。通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形式落实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保障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权益。截止2014年底,温州市共20594名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各级政府补贴金额达2457.55万元。各地不断将养老服务补贴提标扩面,龙湾、泰顺等地将养老服务补贴对象扩面至低保边缘的失能、半失能、失独和空巢老人。鹿城、龙湾、瓯海等地通过招投标委托杭州小棉袄和巾帼西丽等专业养老服务组织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对象提供家政服务、心理慰藉、医疗保健等居家养老服务。同时,通过招投标确定由温州医科大学承接制定我市老年长期照护评估标准并建设老年健康评估系统,完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评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