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会员中心| 分享到:
欢迎来到,上海养老
养老资讯|养老政策|国外经验|智库动态|智库观点|行业交流
养老地产|智能养老|保健医疗|金融理财
养生之道|中医保健|运动健身|膳食营养|老年健康
旅游观光|娱乐活动|书画摄影|文学鉴赏|老年大学
招聘|培训|产品|学苑
网站介绍|联系我们|合作机构|隐私声明
当前位置:主页>行业动态>行业交流

发展养老事业要多渠道并行

发布来源:中国信息报发布时间: 2015-08-23浏览量: 364

近日,北京市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做客北京电台“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介绍了北京市未来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思路。概括起来,大约有如下几点:现有的养老机构不属于疏解范围,不会迁出北京,但受地价等因素影响,北京不会再建大型养老机构,将在周边地区兴建大型养老设施。据了解,已确定将在河北高碑店建30万平方米养老社区,在北京市各街道建设以居家养老和临时护理为主的小型照料中心。       


按照国际标准,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超过10%,或是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就是老龄化社会。根据《北京统计年鉴》的数据,201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经高达14.9%;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更高达21.5%,即不到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60岁及以上的老人,以致街头巷尾、公交车上到处晃动着银发身影。而随着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出生者陆续进入老年人群体,北京市的老龄化程度短期内还会明显提升。而且,由于这部分人多数都是“只生一个好”政策的执行对象,所以,如何解决养老问题不是未雨绸缪,而实在是迫在眉睫了。      


北京如此,全国各地特别是大城市也大致如此。       


发展养老事业、解决养老问题,是一个难度极大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认真研究现行养老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广泛征求民众特别是老年人的意见,才能行之有效,真正发挥好其功能和效应。       


从北京的情况看,2013年底,全市有福利院、养老院等各类养老机构442个,床位8.5万张。虽然床位数与庞大的老年群体相比如杯水车薪,但不同养老机构的需求程度却是冰火两重天。第一、第五福利院这样的公办大型养老设施一床难求,排队已经排到了几十年以后;而有些远郊区县偏远地区的养老院却有大量床位空置。究其原因,一是公办机构规模大、设施好、专业水平高,因而受到老人及家属的信赖和青睐;二是如一福等几个福利院虽然也在北四环边上,甚至到了沙河、清河一带,但毕竟还不算太远,老人的心理感觉尚好,子女前去探望也相对方便。在社会化养老观念还并未被多数人所认可的背景下,把老人送至条件、服务都存在不确定因素且探望很不方便的远郊,从老人到家属在心理上都还难以接受。       


由此可见,目前北京市的养老发展规划,与民众对未来养老方式的企盼还没有完全对接和吻合。按照规划,现有和拟建的社区照料中心按上限200个、每个中心按上限200张床位计算,也仅有4万张床位,且这样的以日托和短期临护为主的照料中心,显然难以长期照料不能自理者。如果在北京市停建大型养老机构,难免出现本市大型养老机构入住更加困难,而建在河北省的大型养老机构因地理位置等原因出现空置的情况。       


所以,发展养老事业还是要多渠道并行,而不宜简单一刀切。不管如何疏解城市功能与人口,城市还是要以人为本。有城市就有人,有人就有老人,有老人就有养老问题。养老设施应该从实际需要出发。居家养老、社区照料作为广大尚能自理老人养老的一种基本形式,这个应该有,而且应该在农村地区逐步推广;作为一种尝试,在周边兴建大型养老社区,这个也可以有;而作为目前最受欢迎的养老机构,在北京市内再建若干一福、五福那样的养老院,这个也未必不能有。一万六千四百平方公里的面积,再多几座大型养老设施也是容得下的。养老机构未必都要官办,可以鼓励民间投资甚至是外资投入,但政府可以也应当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北京虽然是寸土寸金,但养老机构不同于商业开发。据报道,北京市在养老及老年事业上投入巨大,不久将为65岁、乃至60岁以上老人发养老助残卡。但同给所有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锦上添花相比,给部分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雪中送炭、使其能从容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程,显然是更需要和更重要的。

上一篇:吉林省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服务24万老人
下一篇:泽州县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安全

分享到:
在线调查
你觉得养老房最重要的是什么?(来源腾讯大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