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滇缅生死路打通千里生死线 远征军中近半是湘军
滇缅公路诞生于抗战烽火之中,20余万中国普通老百姓在几乎没有任何先进施工机械的情况下,仅靠双手和简单工具,在崇山峻岭中修建了这条堪称世界建筑奇迹的滇缅公路,滇缅公路建成后成为抗战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陆路运输通道,成为运送物资和中国远征军主要通道。
在中国远征军的高级将领中,湖南人占到了近一半,有郑洞国、廖耀湘、陈明仁、刘放吾、李鸿、齐学启、潘裕昆等。而在参战的中国远征军官兵中也有近半数是湖南人,其中中国远征军新38师有三分之二的官兵是湖南人。
1942年4月19日,以湘籍官兵为主力的中国远征军38师113团以不足一团的兵力,击溃日军3000精锐,解救在缅甸仁安羌被围困的英军、美传教士及记者7500余人,震惊世界,史称“仁安羌大捷”。
重走滇缅公路 丈量烽火历史
为纪念那条充满血和泪的抗战路,7月28日开始,金鹰955电台联合腾讯.大湘网主办的“重走滇缅公路”热血体验活动,由湖南抗战老兵后代、媒体记者、摄影爱好者、热心车友等近20人组成的车队将自长沙出发,重新驶上这条长达5000多公里的“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对滇缅公路进行一次全新的探索。
路线将以长沙-贵阳-晴隆-昆明-保山-腾冲-龙陵-畹町口岸(中缅边界)为主线,途径晴隆“24道拐”、云南驿、怒江惠通桥、松山战场遗址等重要地点。在前期调研中,金鹰955电台受一位云南老兵志愿者的委托,为在保卫滇缅公路的松山战役中牺牲的湖南湘乡籍连长郭维寻找湖南的亲人,此次“重走滇缅公路”我们将带上家乡的水土和特产前往祭拜,也期待通过媒体的寻找能够联系上郭维的亲人带英雄回家。
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国内研究滇缅抗战史的权威专家戈叔亚一路同行,戈叔亚将与车队一同沿滇缅公路寻找抗战老兵、南侨机工、修路民工,拜访湖南籍老兵,通过脚步和车轮的实地丈量,探访和见证滇缅公路的平凡与荣光,通过专访的视角,将滇缅公路的故事和抗战先辈的精神,通过金鹰955电台线上、线下全媒体直播,传递给更多人。
重走滇缅路车队慰问湖南籍百岁老兵 送家乡特产
105岁的湖南籍老兵李正义
7月30日上午8点半,“重走滇缅公路”车队一行出发来到昆明某私立敬老院,慰问住在其中的几位远征军老兵。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李正义、李凤章、高天学、陈世麟等中国远征军老兵。 105岁的李正义老人是湖南人,曾是200师运输大队的士兵,随远征军入缅作战,成为一名湖南籍远征军。据老人回忆,在滇缅战场上,他的上嘴唇曾在战场上被弹壳打破,现在仍能看到明显的疤痕。
这位出生于辛亥革命前后的“黄埔寿星”独自见证了中国的百年沧桑,然而,在他身上却没有什么苦大仇深。老人曾说长寿最重要的是“要当个三好老人: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 我们不敢太打扰老人休息,只简单问了几个问题,并送上了我们从湖南带来的家乡特产。老人还记得自己是湘乡双峰人,但她70多岁的女儿说父亲这两年记忆已经不太好了。
96岁老兵李凤章,曾参加长沙大会战。
96岁的李凤章老人曾在远征军部队里任团长,当年参与炸惠通桥,阻止了日军进昆明。如今老人依然思维清晰,还跟我们用英语打招呼“Haw are you!”,这让我们惊讶又惊喜。
李凤章老人虽然不是湖南籍贯,但跟湖南很有渊源。因为他曾参加过著名的长沙大会战,“很惨呐”,老人记忆清晰,不停感慨。他拿着我们送的剁辣椒风趣地说,“我知道,这是你们湖南的标志。” 采访完,老人还唱了一首《甜蜜蜜》,歌词旋律完全准确。
中国远征军老兵陈世麟,95岁。
临走时,我们了解到,在敬老院每位老人需每月交1800元费用,但是从8月起敬老院老板段院长将给所有抗战老兵和其他100岁以上老人全免费。
中国远征军老兵高天学,抗战期间曾前往缅甸、印度河巴基斯坦负责飞机的维修工作。
这些抗战老兵都是中国近代史百年沧桑的见证者,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付出过血和泪,我们在这里衷心地祝愿他们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上一篇:慈利九旬老兵赴京参加阅兵式:感慨长沙变化大
下一篇:黑白结婚照见证53载爱情 开福区新河街道“162”岁夫妻未曾吵嘴堪称模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