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地产也被许多房地产企业视为新的发展机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而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而且每年这个数字都在快速攀升。
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养老床位数500多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约25张,而按照国际标准,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通常为40至50张。若以此判断,中国养老床位还空缺接近一半。按2035年达到均衡的速度计算,未来选择养老地产的群体占比可能达到15%。这意味着未来20年内养老地产面积的最大缺口将超过21亿平方米。据官方测算,今年中国老年人仅在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方面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人民币,创造的养老服务就业岗位将超过500万个。
回顾过去一年养老产业的发展,政策的密集出台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据统计,自国务院2013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意见》发布以来取得成效最多的一年,而这种趋势也一直延续到今年。
“从目前中央出台的政策来看,主要涉及土地、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养老机构、社区、居家、行政审批、管理、外资介入、医养结合、社会力量介入、政府购买服务,标准化等方面,基本覆盖了养老产业所需的方方面面。过去出台的政策比较宏观、定性,2014年的政策更加细化了基层操作层面的规定。除了民间资本介入养老服务业的内容,其他很多政策所涉及领域在业内都是首次发布。”有专家分析认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养老机构改革,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
据悉,中央财政去年投入24亿元,支持在吉林、湖南、山东等8个省份开展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每个省份拨付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对养老服务业给予支持。税费优惠方面的支持力度也相当大,不仅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而且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
庞大的市场需求与广阔的市场前景引发各界纷纷出手抓向养老地产这块“蛋糕”,包括万科、远洋地产、花样年、保利地产等在内的多家房企近年来纷纷将养老产业作为未来企业的核心业务之一。一如,地产龙头万科在北京房山窦店、长春以及杭州等有多个养老地产项目试点;世联地产联手台湾恒安照护,为养老地产开发商提供咨询服务。此外险资嫁接地产的养老模式逐渐浮出水面,比如泰康人寿正式销售跟养老社区挂钩的终身养老产品,在北京昌平建立养老院。远洋地产则是将地产与养老彻底分离开来,分别由各自的专业团队去操作,养老服务品牌单独成为“椿萱茂”,并成为首家以对失智老人(阿尔兹海默症)提供生活照料为主的老年公寓。各大房企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试水”市场反应。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国内养老地产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国内开发商市场经验不足,大家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目前国内养老地产很多都是卖房子为噱头,纯粹养老地产房屋,需要各种医疗保健的硬件配套以及专业养老医疗配套服务等,设计一款针对中国的养老产品很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