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老机构的规模方面,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组长吴玉韶指出,从老年人宜居舒适度角度分析,养老机构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床位不是越多越好,养老机构最佳规模应在300张床位左右。当我国养老机构在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接下来我们看看欧美国家一些养老机构的相关制度与政策是如何得到发展并逐渐完善的:
之前,学者钱理群酝酿入住养老院的新闻,曾引起讨论。乐观者认为,钱理群的选择其实是一种社会养老的启蒙:养老本来就是一个社会问题,当人们老了之后,可以选择养老机构体面地度过晚年;而不必非要待在子女身边,成为他们的负担和累赘。选择社会养老将是趋势和必然。
当然,社会养老需要一定的前提,那就是有合适的养老机构可以选择。人们之所以不担心钱理群先生入住养老院是因为按照先生的身份和待遇,他选择的养老机构一定不会差。这是保证他晚年养老质量的前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可能没有这样的待遇和机会。那么,即便他们想要选择社会化养老,他们有的选择吗?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告诉我们,这个选择可能不乐观。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551.4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这说明养老机构的总量还不够多。而且,更要命的是,这些养老机构还出现了哑铃形的分布:两头大,中间小;豪华养老机构多,条件差的养老机构多,真正符合大多数老年人实际需求的中档养老机构反而少。
市场的考虑。由于养老机构投入大、回报慢,为了避免亏损和尽快回收资金,养老机构或是走豪华路线,通过高收费实现盈利;或是走廉价路线,通过节约成本实现盈利。可以说,养老机构的结构性问题是养老市场化的必然结果。这是市场自身短期内难以解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