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会员中心| 分享到:
欢迎来到,上海养老
养老资讯|养老政策|国外经验|智库动态|智库观点|行业交流
养老地产|智能养老|保健医疗|金融理财
养生之道|中医保健|运动健身|膳食营养|老年健康
旅游观光|娱乐活动|书画摄影|文学鉴赏|老年大学
招聘|培训|产品|学苑
网站介绍|联系我们|合作机构|隐私声明
当前位置:主页>行业动态>智库观点

智库思考:“老伴”、老伴,“老来伴”

发布来源:智库养老发布时间: 2015-07-05浏览量: 1237

  中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的社会。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中国从2010—2020 年将处于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即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65 岁及以上人口增长速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将平均每年增加256 万人,年增长速度达2%以上,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明显加快。到202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45 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11%,同时老龄化指数与老龄抚养比也逐年增加,由于多年来中国少儿人口都呈现下降趋势,可见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之快。


  这其中必定有很多老年夫妇一方先于对方离世,这是不可避免的。有研究结果预测: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丧偶老年人口4774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6.89%,预测结果表明,2010—2050年我国丧偶老年人口的总量将继续快速增长,到2050年达到11840万人,是2010年的2.5倍。2010—2050年女性丧偶老年人始终占到丧偶老人的80%以上。这为养老服务的周到完整提供了新的背景和特殊的挑战。丧偶老人的养老问题在养老事业的服务中有其特殊独立之处,必须要特殊对待加以研究,尤其是丧偶老人的心理精神健康更是难以保证。本文将就这一社会问题试图分析其形成现状、不良后果、解决办法,希望有所细小帮助。


  老人丧偶造成的不良后果

  人丧偶后的生活状态及对个人的不良后果

  老年人自从脱离工作岗位后,便和社会的接触较工作期间有急剧削减,社交网络变得简单,老人的生活会产生无事可做,不知所措的状况,生活不再忙碌充实,这是退休老人的总体生活常态。但对于丧偶老人来说,这一切会翻倍加剧,平时生活会更加无聊,无事可做。还有老年人脱离工作岗位,对社会的最佳贡献期已过,对家庭的支撑作用也随着儿女的长大而削弱,老人这时对自我的价值判断和认同感降低,对老人的心理负担非常大,那么对丧偶老人来说,这种心理问题的沟通便失去了一个可以推心置腹交谈的对象。第三点老年人的器官衰老,身体变差,疾病较多,对于丧偶老人来说,由于儿女工作等因素日常生活中发生突发紧急身体状况也无人可以紧急救援。以上三点,在丧偶老人身上会加倍的放大,这就是丧偶老人的生活状态。

  丧偶老人的性需求及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

  社会普遍偏见认为老年人没有性需求,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念中更是如此。其实作为人的本能,性的冲动即使到了老年期,也还能保持。马斯特斯(Masters) 和约翰逊(Johnson) 通过对39名51 -89 岁的老年人调查显示, 男性老年人的性反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衰退, 然而,即使到老年期,维持性行为的重要因素仍然是连续的并具有活力的。现状是丧偶老人日常生活要不忙于照顾孙辈要不孤独一人,无事可做,在这两种情况下他们的性需求长期是被压抑而无法释放的。在这种状况下,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如性犯罪,近年媒体大量报道了这类事件,《75岁老汉菜市场性骚扰》(《河南商报》)、《沈阳八旬老翁嫖娼染上艾滋病》(凤凰网)、《七旬老翁多次诱奸邻家少女》(《福州日报》)等。还有专为老年人服务的卖淫团伙也由此兴起,导致艾滋病等健康隐患,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很大破坏。

  缓解办法——鼓励支持丧偶老人再婚

  丧偶老人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需要再找一个可靠地伴侣来度过晚年生活,若能再婚,文章上述两个问题都可以解决,对老人来说,不仅仅要在经济上照顾他们,而且要重视他们的精神需求。

  孔子说:“今之所谓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虽然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强调孝道,但由于对性的保守态度,对老年人的性需求给予否认,我们社会需要面对这一问题,改变观念,支持丧偶老人再婚,支持他们追寻幸福的权利。

  我们感恩长辈最好的行动是从改变自身“养老”观念开始,思考我们心目中的晚年生活状态,引导和鼓励长辈学习如何过上更好的晚年生活。阻碍丧偶老人再婚的另一个问题时老年人的交际面开始变得狭窄,娱乐休闲活动减少,没有很多机会解触到合适的再婚对象,针对这一问题,社区居委会等社会组织和公益组织应该发挥作用,组织各种老人联谊活动,比赛项目等活动,帮助丧偶老人走出孤独无聊的生活状态,解决丧偶老人的上述问题。

上一篇:智库观点:老龄化与幸福感
下一篇:投入“价值养老”

分享到:
在线调查
你觉得养老房最重要的是什么?(来源腾讯大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