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拍打肩井穴(换肩)
第10个动作刺激的是肩井穴,经常拍打这个穴位不仅能降压,对心、肺疾病以及便秘均有良好效果。
【取穴方法】
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功效】
主治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中风偏瘫,滞产,产后血晕,乳痈,瘰疬,及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11.叩击风池穴
第11个动作刺激的是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经常拍打这个穴位,能平肝熄风,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动脉硬化。
【取穴方法】
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
【功效】
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12.叩击百会穴
第12个动作刺激的是我们头顶的百会穴,有安神助睡眠、降压、治头痛等作用。
【取穴方法】
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功效】
主治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
13.腹部穴位拍击
第13个动作刺激我们腹部神阙、气海、关元等保健要穴,这些穴位能调节胃肠功能,尤其适于糖尿病患者。
【取穴及功效】
神阙,人体穴位名,位于脐正中,属于任脉的穴位。有治腹痛、久泄、脱肛、痢疾、水肿、 虚脱。禁刺,宜灸。
气海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5寸。主治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具有强壮作用。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14.拍击肾俞穴
第14个动作刺激我们后腰的肾俞、三焦俞等膀胱经穴位,这些穴位适合泌尿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能强肾固本。
【取穴方法】
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功效】
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15.擦胆经
第15个动作刺激的是头维、颔厌、率谷、悬颅、天冲、目窗、正营、承灵、浮白、角孙等穴,能够起到降压、预防偏头疼的效果。
【取穴方法】
起于眼外角(瞳子 ),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
【功效】
主治侧头、眼、耳、鼻、喉、胸胁等部位病症,肝胆、神经系统疾病,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16.内劳拍少海
第16个动作刺激的是手少阴心经的内劳穴和少海穴。起到强心、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取穴方法】
在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
【功效】
主治心痛、癔病等心与神志病;肘臂挛痛,臂麻手颤;头项痛,腋肋痛;瘰疬
17.脚跟踢然谷
第17个动作通过刺激足少阴肾经的然谷穴,起到排肾毒、预防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取穴方法】
位于在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
【功效】
治疗咽喉炎、膀胱炎、尿道炎、月经不调等病症。
18.拍委中穴
古有“腰背委中求”之语,是指凡腰背部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等作用
【取穴方法】
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功效】
主治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
19、拍腿部胆经
按摩敲打可以舒经通络、活血排毒,血液循环快了,身体就会有足够的能量来排除垃圾,体内的水肿、毒素自然就会去除,按摩敲打的部位就会瘦下去。
【取穴方法】
胆经在下肢的巡行路线是沿股、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间。有个很容易找到的标志,就是沿着裤子中间的那条线至膝盖侧面处,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四个穴位。
【功效】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