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会员中心| 分享到:
欢迎来到,上海养老
养老资讯|养老政策|国外经验|智库动态|智库观点|行业交流
养老地产|智能养老|保健医疗|金融理财
养生之道|中医保健|运动健身|膳食营养|老年健康
旅游观光|娱乐活动|书画摄影|文学鉴赏|老年大学
招聘|培训|产品|学苑
网站介绍|联系我们|合作机构|隐私声明
当前位置:主页>多彩生活>文学鉴赏>诗词歌赋

入情入理理解苏轼情怀——对苏轼《水调歌头》的解说

发布来源:艺术中国-艺术文化资料 - 中国文学 - 文学鉴赏发布时间: 2015-06-10浏览量: 861

近日得闲翻阅几种介绍宋词的文本,其中对苏轼《水调歌头》的解说,似都有不恰切不及意之嫌。笔者认为应入情入理理解苏轼情怀: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首先是苏轼的心境。苏轼作此词正值宋神宗熙宁九年(1079),作者时年41岁,刚过不惑之年。由于原在朝延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这时正处于“自请外任”之际,遭贬谪给他心灵的创伤是可以想见的。苏轼与苏辙原本是一对好兄弟,向来手足情长。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三年期满,希望周到靠近弟弟苏辙的地方(苏辙这时在齐州——今山东济南任掌书记),于是被任命为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的;但距离近了谁知反倒六、七年不见面了,造成“怀子由”的遗憾。

其次是中秋之夜的美景。“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表明,是夜天晴月圆,作者兴致勃勃地饮酒赏月,渡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以此情此景理解全词当是,作者以欢饮的兴致把酒问青天,什么时候有过今夜如此美好的明月呢?“不知天上宫阙……又恐琼楼玉宇”,是一意双关,既是对天上的憧憬,更是对朝延政治局势的牵挂(这是一个有政治抱负者的自然之情),自己“欲乘风归去”(归,实则返回朝延之意,苏轼没在天上住过,不可能“返回”天上,这也是该词具有政治含义的证明),又担心“高处不胜寒”,于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了。

下半阕写月亮“转照”,然后宽慰自己道:与弟弟子由不能相见的怨恨不应有……。这位豪放派词人以旷达的态度宽大的胸怀处世,忠君爱君的他克服心中的不平,认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终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吟。



                                                                      作者:刘坤亮  [2007/3/7]

上一篇: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感情之我见——读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下一篇:倾听生命的召唤——刘白羽《白蝴蝶之恋》赏析

分享到:
在线调查
你觉得养老房最重要的是什么?(来源腾讯大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