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会员中心| 分享到:
欢迎来到,上海养老
养老资讯|养老政策|国外经验|智库动态|智库观点|行业交流
养老地产|智能养老|保健医疗|金融理财
养生之道|中医保健|运动健身|膳食营养|老年健康
旅游观光|娱乐活动|书画摄影|文学鉴赏|老年大学
招聘|培训|产品|学苑
网站介绍|联系我们|合作机构|隐私声明
当前位置:主页>健康之友>运动健身>运动科学

“走路”,你掌握要领了么?

发布来源:网络发布时间: 2015-05-14浏览量: 779

当手机逐渐成为人手一部的健身教练,全球懒人们最先注意到的是关于走路的各类手机应用软件——记步器、心率仪、GPS,甚至还有从手机耳机里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提醒你的音频反馈”——根据提前设置的走路距离,它会相当智能地告诉你:你已经走了1000你还有最后500”……你大可感叹科技的力量,并投身全球走路大军的队列


事实上,这一迈开腿就能做到的简单运动,正成为全球最流行的保健运动——世界卫生组织认定它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不少国家的心脏协会和医学专家也鼎力推荐。走班族逐渐在全球盛行,最有名的莫过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带头动员百姓走路上班;英国人甚至为此把人人享有步行的权利写进法律中,规定所有道路都要留出步行专用道。而在荷兰,一个全球最大的走路节已经持续了100年。


如果你还在为没时间去健身房而苦恼,走路可以为你打开键康大门。不过,你真的会走路么?你知道如何走路才健康么?这或许还真是个问题


走路是最简单的血管体操


习惯了每天乘车上下班,能坐电梯不爬楼梯,买了会所三年期的健身卡,一上走步机就挥汗如雨……当运动逐渐成为奢侈,走路,作为一项时尚运动,正慢慢流行起来。这不仅因为它是一项再简单不过的运动,它对人体的心血管、神经、内分泌、骨骼等系统也有诸多好处。


首先,走路能预防心脏病。运动医学测试出,人每走一步可推动人体50%的血液有效地流动起来。当人体站立时,50%的血集中在下半身。步行因此成为最简单的血管体操


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下降与走路步数和强度成正比,而以往没有体力活动习惯的人,坚持走路同样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其次,走路可以预防大脑萎缩和老年痴呆。美国匹兹堡大学曾有一项研究显示,步行不仅可以增加大脑体积,也会让记忆犯错的几率降低50%


第三,走路可以预防糖尿病。已有研究资料显示,一星期坚持3天,每天在30分钟内步行3公里,糖尿病的发病率可降低25%;每周这样坚持4天,可降低33%;每周这样坚持5天,则可降低42%


四,走路还能让骨骼更健康。走路时,能使骨骼更合理地支撑全身重量,减少骨骼内矿物质的流失,预防并改善骨质疏松。并且,与跑步相比,走路对关节的压力更小,能延缓关节功能的衰退。


另外,走路还能减轻体重、增强活力、改善睡眠,以及缓解心理压力。


如何走路才算达到健康标准?


说了这么多,相信有不少读者会问,我也每天都在走路,为什么没有明显感受到以上功效呢?请比照下文,看看你的走路方式是否达到健康标准。


首先,走路时要做到抬头挺胸、双目平视,躯干和腰部自然挺直,身体重心稍向前移,同时收小腹,上下肢要配合协调,步伐适中,两脚落地有节奏感。当你按照这些姿势行走时,你的股三头肌、股四头肌以及腰、腹肌等总共13个大肌肉群都会协作运动。这是达到走路运动目的的第一步。


从增强体质和免疫功能上来说,要让步行真正发挥理想运动的功效,我们还需要做到定时、定量、定强度。


不定时的锻炼会让身体难以产生记忆,所以从事任何运动,最好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这样人体会记下这种行为模式,这对控制血压、调节血脂、降血糖、改变血液黏稠度,以及改善红血球的质量等都大有帮助


此外,步行时,最好确定一个时间或者一定距离的量,每天到这个时间点就去走一段预订的长度,这样给身体带去的锻炼刺激就更为准确,也更容易见效。


最后就是定强度。尽管走路说来简单,但也不能今天遛达、明天散步、后天有劲儿了就快走,正确的方法应是每天用相对固定的强度去步行健走。确定强度的方法很多,比如将心率维持在每分钟100次,这就是一种计量方式,超过100次就走得慢点,不到100次就走得快些;30分钟内行走3公里也是一种强度方式,若觉得过分疲劳可以适当降低强度。


这些计量方式可以借助于运动型手表,或安装在手机上的心率仪等软件。事实上,不少人带着MP3iPod走路或跑步,不仅是为了听音乐,这些安装了走路辅助软件的机器,可以计算出已消耗卡路里心跳步伐速度步行距离等信息,并时时传递到耳机里告诉运动者,以便时时调整运动节奏。


不良走路习惯会有恶果

不良的走路习惯也容易引发恶果,比如——

◆低头含胸: 加速疲劳。

◆步幅过大: 降低脚掌的缓冲力,增大对颅脑和膝关节的冲击。

◆步幅过小: 导致膝盖或髋部退化。成年人正常步幅应在65-70厘米。

◆脚掌拖地: 造成关节、肌肉、足弓劳损。

◆不摆臂: 影响平衡,加大背部负荷,引起下腰痛。

◆摆臂幅度过大: 影响走路速度,可能造成上肢拉伤。

◆内外八字: 既不舒服,也不美观。

◆身体倾斜: 易引起背痛。

◆选错鞋: 缓冲和保护作用降低,容易造成肌肉拉伤。


另外,我们还必须注意一些特殊人群的走路要求——


体弱者每小时走5公里以上最好,走得太慢,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时间最好在清晨或饭后,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失眠者可在晚上睡前15分钟散步,每分钟走80米为宜,每次半小时,这会带来较好的镇静效果。


冠心病患者步速不要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应在餐后1小时缓慢行走,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


糖尿病患者中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应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行走一般选择在餐后半小时,而且活动时间也不要超过1小时


高血压病患者以中速步速为宜,要前脚掌着地,切忌后脚跟先落地,因为这样会使大脑处于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头晕。


要记住一点,只有学会健康地走,走路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健康助手。相信在未来,这种简单易行、安全而又效果好的健身方式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国民所接受和采用。


最后向大家推荐两个与走路有关的健康状况自测方法:


如果你能在10分钟内走完1公里,说明健康状况良好;如果能在20分钟内走完2公里,说明健康状况优秀;而如果能在30分钟内走完3公里,那么你的身体状况就和一个青壮年小伙子一样棒了!


如果运动一段时间后,精神饱满、食欲很好、睡眠质量佳,早起测量脉搏,每分钟跳动次数和以往差不多或变缓,那么恭喜你,这说明你现在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非常适宜;反之,如果运动一段时间之后,经常犯困、睡眠不好,早起测量脉搏,每分钟跳动次数比以往多6次以上,这表示你的运动过量了,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上一篇:关于健康走路的是与非
下一篇:老年人夏季如何睡得香?

分享到:
在线调查
你觉得养老房最重要的是什么?(来源腾讯大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