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通空间总体上采用无障碍设计,避免高低差出现;
2、注意公共交通空间与入住者生活走廊的分离,保持老人们生活的隐私性和尊严,避免被管理、被监视等负面不良情绪的产生;
3、控制并尽量减少设施内地面材料的种类变化,确保采用防滑平整的建筑材料,同时避免炫光和高光的出现;
4、由于老人视力减弱,大多数人患有白内障,需要更加明确的分界线设计,更多的布置道路导游和构筑物的边界标示,强化空间高低变化的界限;
5、在电梯、入口、楼道、坡道等交通节点附近,设置可以供老人们休息和等待等椅子等设施;
6、简化门把手及门锁设计,方便老年人使用和操作。同时,相对延长电梯或者自动门等开关时间,让老人们可以轻松的进入或离开。
7、在设施内的老人活动空间,设置环状室外散步道路,配以休息停留场所。在工作人员视线难以到达的地方设置电子监控装置,确保足够的老人活动情报;
8、由于老人行动缓慢、体力弱,在移动过程中希望中途有休息空间。最远的居室到老人们主要到公共活动空间到距离要控制在50米之内,方便老人使用。
9、通过亮橘色的荧光反射条,表明台阶、坡道等高低差的空间;
10、设施内走廊的宽度要保证1.8米以上,如果可能尽量达到2.5米宽,设置双侧扶手。由于老人在移动过程中,往往并不是行走在走廊中间,而是选择沿着墙边缓缓移动,因此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门的开启方向,尽可能不要开向走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