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山西养老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图片来源:长沙晚报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中心主任谭克俭表示:中国的养老模式正处于剧烈的变革中,养老从维持基本生存向追求生活品质转变,出现养老服务专业化、养老形式多元化、老年人主体化等新变化。巨大的养老需求需要大规模的养老产业支持,需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集群、集团联盟,打造一批养老知名品牌,而这正是目前中国养老服务业欠缺的。
山西省民政厅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认为:养老产业是个新兴产业,近年来,国家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到养老产业中来。
山西也从政策扶持及解决民办养老机构实际困难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初步建立起了推进我省养老服务业建设的政策框架,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民办养老机构迎来发展的“春天”。
按照《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措施》中的要求,2016年起,我省还将对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符合建设标准和资质条件、运营满一年的,由财政给予5000元/床一次性建设补助,由省财政直接补贴。
此外,我省还降低民办养老机构参与社会养老的准入门槛,下放和调整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将工商登记的养老机构由前置许可改为后置审批;同时将非营利民办养老机构下放到市县审批,简化程序,放宽准入。对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养老服务领域,全部向社会力量开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业。
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告诉记者,在国外,养老社工进驻到各个养老机构已经不是一件新鲜的事,在我国,专门从事养老方面的社工人员还是少数,而我国面临的老龄化的社会结构正越来越凸显,养老社工正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需求。
当今社会,家庭的模式已经演变成以核心家庭为主的模式。所谓核心家庭就是指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模式,在这样的家庭模式下,各人忙于各自的工作学习,家庭的养老功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当面临家里有失能、失智老人的时候,普通家庭往往不能照护好这些需要长期照料的老人。
一些照护老人的养老机构就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而社工就是养老院与住院老人之间、养老院与家属之间、养老院护理员工之间的一个协调剂,整合养老院内的资源,对院内的资源实现有效调动,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使得护理员与医生们能够更安心地为老人提供专业的服务。社工还可以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的方法来为院内老人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