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案例告诉你出国养老是否真的美
上海老年报 作者:丁元元  2016-10-31 00:00:00 分享

  出国养老对于小部分老人来说已经成为现实,然而这样的选择是否只是看起来很美?


      “老汪出国了?那敢情好啊!”曾经,在汪老先生的朋友圈中,很多人都为他能够到国外养老而送上祝福,可是才过了不到半年,当大家听说他在国外的生活现状时,曾经的羡慕却变成了担忧。


图片来源:百度搜图


  案例1退休教授进了外国养老院


  汪老先生曾是上海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一儿一女都在国外发展多年。去年,汪老先生的子女把年近九旬的老父亲接到了美国。临行前,老朋友们还为他组织了一场欢送会,又是送礼物,又是送祝福的。


  可是,去国外没多久,国内的朋友就收到了汪老先生在国外生活不尽如人意的消息 。他的老同学吴先生告诉记者:“原以为他去国外是儿女生活在一起,没想到却是住进了美国养老院。”


  几位汪先生的朋友都说,老人在外国养老院过得不太开心,虽然语言上没有什么障碍,但在那里毕竟没有“人脉”,如今最大的乐趣竟是给国内的朋友写E-mail。“可是我们这些人也都八九十岁了,会用电子邮件的也不多,大部分人想和他联系都很难。”


  案例2老人随行闹得女儿濒临离婚


  原住闵行的胡女士今年刚满60岁,一年多前女儿女婿成功移民澳大利亚,她也很快随之出国。本来,她的经历颇让亲朋好友羡慕,谁知之后爆发的问题却令人始料不及。


  胡女士平时喜欢对小辈的生活指指点点,而女婿则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方式受到干涉,而且自己也是刚到一个新的环境,生活还不熟悉,经济压力也比较大,实在不想受丈母娘的“窝囊气”。


  “现在,女儿女婿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如今的胡女士已经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并且感到进退两难,“女婿甚至一度说,要么让我回国,要么他俩离婚。”


  案例3成为受邻居欢迎的中国老太


  当然,在国外养老,也不乏正面的案例。


  两年前,上海姑娘Tracy随丈夫移民美国,母亲庄女士不久后也去了国外,帮着打点家务,照顾孩子。因为老太太英语基础不错,加之操持家务又是一把好手,把家中的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条,引起了老外邻居们的关注。


  “邻居特别喜欢找我妈聊天,还经常送礼物给她。”Tracy说,现在老妈俨然成了街区里的红人,还有不少人讨教她各种园艺方面的经验技巧。“老妈还和他们讲,‘我们中国人最相信的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实在是让人乐翻了。”


  【分析】权衡利弊再决定是否出国养老


  出国养老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呢?的确,虽然老人们也知道国外并非遍地黄金,但也有一些吸引人的好处。比如原在上海机电学院任教的徐文庄先生就对美国的养老制度赞不绝口。他在当地生了两次重病,动过两次大手术,花费医药费十几万美元,基本上都由医疗补助计划支付。


  但是,对于有意在国外长期生活的老人,首先还是要权衡一下自身的情况,最基本的就是是否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有调查显示,在美国92%的华裔老人英语水平有限,这严重影响了他们与当地人的互动,更容易增添孤独感。


  出国养老更需要精神上的准备。离开大半辈子生活的地方,离开大半辈子的亲朋好友,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不会当地语言、不会开车,儿女又因为工作繁忙不能时时相陪——对于这些情况,做出决定前,老人们必须进行充分的心理建设。


  美国帕洛阿图大学副教授朱贲靓曾做了全美第一个针对华裔老人心理忧郁与自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每100名华裔老人就有15人始终有自杀念头。研究人员也通过调查发现,在华裔社区中,73%的受访者表示对于家中老人存在看护上的压力,11%因为照顾父母而有疲惫感,还有10%的人表示他们与父母互动时有情绪负担。


  “不能把所有的关注都集中在孩子身上。”戴有宏老先生到国外后,经常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到处逛,走遍大街小巷,半年时间写了近300篇游记。他认为只有自己生活得充实,在国外养老的生活才能过得精彩 。

标签: